期權最忌先入為主的概念

其實很多跨式spread根本不適合美式期權。
可能是某些初學習期權時的投資者,道聽途說,以為懂得這招才是一個高階的策略。
先分析debit call spread的細節,例如買一個比較近股價行使價的Call,再沽出一個距離股價稍高(遠)的行使價call,一買一賣中間行使價有差價,再扣除期權金的凈支出,就是最大利潤,而期權金的凈支出,就是最大損失。
舉例:long call 270騰訊 @ 13.70元,Short call 280 騰訊@ 10.70元,凈支付期權金$3.00元 每張100股即300元最大損失,到期時股價在280之上,最大利潤是每股:280-270-3.00=7.00元,或每100股(每張)700元。
Debit put spread則相反方向。
到期時股價在270元之下,每手(100股)損失$ 300元。
打和點在273元(270+3),當然行使價距離可自行調節,例如260配280元、270配290,甚至280配310…盈虧比例自然不同。
問題在於經常有很多網上朋友會問,股價升了,浮動利潤出現了,但未到期或未超過280元,他們就想提早獲利平倉,最大利潤本來已經不多,再提早平倉,又少了一截,而且因兩個行使價,必須同時平倉不能預掛價格。
(除非用TMC系統)
其實如果想在過程中平倉,為何不做簡單的long 呢?
簡單一個行使價long call,數量少一些,最大虧損接近,上升時利潤增加,又可以分幾個(預排價)期權價位來平倉,這不是更有優勢及簡單得多嗎?
股票期權因為是美式期權,有提前被行使的困擾,以上例子,例如騰訊升至300元,未到期因為已經在價內,更大的困擾是有些brokers會狂催你平倉,接近到期時甚至強制平倉其中一個價內的,怕你到期不平而沽空或買入股份…根本不能放到最後到期日收市前賺盡,或兩個行使價一同行使,行使又要另外收費及支付正股稅金等,睇啱方向又賺少一段。
在還有幾星期才到期的過程中,股價已經至價內時沒有太大的問題,若在到期前5個交易日內才升或跌到就只是自添煩惱的問題。
若深入價內,有機會被提前行使,而收到通知再主動行使自己的long倉對沖,又有T+1的時差。
有些投資者連行使的概念都沒有,卻喜歡做Spread,就等於新牌(P牌)揸貨櫃車,面對問題時才到處詢問,講極都唔聽,壞晒腦。
所以股票期權不太適合做debit 或 credit spread,只適合指數(歐式)期權。
如騰訊、港交所每手100股,門檻很低, 做1000股騰訊call spread 我不如簡單long call 500股或300股算,過程可以分段平倉應變,最大損失有限,和debit call spread差不多,如果真是急升的話,利潤可觀還可博到倍數。
如果股份的期權金很大,例如舜宇光學,吉利汽車,每手1000股及5000股,做簡單的long 動輒要幾千元期權金,因為門檻高,做簡單的long call long put可能本錢比較大,用Call spread 或put spread 做,可減低最大損失,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,只能這樣。
至於還有引伸波幅(iv)的問題,每一種期權策略都必須因應時機。
期權市場上存在極多的道聽傳說、以訛傳訛、人云亦云,一知半解,例如1.5%的期權到期行使規則,我最少聽過4種錯誤的解讀。
唔識都算,被問及而我回答時,有些仲要爭拗及懷疑:唔係喎,我聽到嘅應該係…
後來我都懶得再答,乾脆用一種回答方式回應,你自己試一試就知道,接貨call貨,行使,放棄行使,美式歐式,週期權…等,這種講一百次都冇用,要自己親身經歷,或吃虧過一次以後就會牢牢記得。
基本四式其實已經夠大部分人的交易取態 ,做得好,看對[方向],懂分注分段,其實已經可以贏曬,其他儘是花拳繡腿!
有些人連二三線股都用Bull call spread來交易,入場時處於價外(OTM)成交還活躍一些,如果股價升跌至價內(ITM), 成交即稀疏而難平倉,這又是簡單內在值的問題。
不明為何有人一直迷戀,無論任何部署都用bull call spread或Bear put spread,Credit 或 Debit spread來應對?